关于黛玉的血统或民族归属,有二十条证据证明她是汉满混血儿,这里只说一条。
两株枯木、木芙蓉、草木之人、木石前盟,都是黛玉身上的符码,多少年来,人们很少探究这个木字的真实含义,故黛玉的真实身份一直扑朔迷离。书中的木字还很多,木怪虎狼蹲、两地生孤木、木套杯、木瓜、木居士等等,这些木和黛玉无关,怎么解释?两株枯木中的一棵属于薛家,怎么解释?作者和脂砚斋反复提示谐音寓意,偏偏最重要的这个概念被忽略了。木就是取其谐音满,还有“蜜青果"的蜜也谐音满,寓意满清国,木居士就是书中的“当今"雍正、乾隆父子,孤木、木瓜则指满清独裁政权。一通百通,绝没有自相矛盾之处。
所以,草木之人说的就是黛玉是汉满混血儿,书中的草大多谐音曹,黛玉的父亲就是平郡王纳尔苏。其它根据暂且不提。
林黛玉既是汉人,又是旗人,合称汉军旗人。
1林家和贾家一样,都有封爵,也就是祖宗都随军打仗有功,而当时随军征战的,统编入汉八旗。
2林如海中探花时已无爵位,为白身登科。贾府能把女儿嫁给他,是因为旗人能登科的极少,将来必得重用。
而确实做了大有油水的巡盐御史,兼兰台寺大夫,非天子近臣不得得此官位。
3林黛玉为天足,旗人均不裏脚。《红楼梦》中仅晴雯有记,睡覺时穿着红睡鞋,为三寸金莲。尤二姐给贾母撩裙验看,是小脚。此外多为天足。
有人说林黛玉因何不选秀女,是因为第一次十三岁时父丧,沒有活到第二次十七岁。这也说明了贾母为何不把宝黛婚事确定下来,因为秀女沒落选,是不能婚配的。
《红楼梦》是一部小说,作者开头就借石头之口交代此书"不过取其事体情理罢了,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″,可见,此书发生在一个架空的年代,里面也确实出现了几个历史上根本不存在情节,如皇妃省亲盖省亲园子,如加封元春"贤德妃”,是一个妃子用两个妃子的尊位,因而林黛玉到底是汉人还是旗人根本没有必要考究,但既然有人要考据一下,我就牵强附会地说说自己的看法:林黛玉是汉人。
证据:满汉不逼婚,而《红楼梦》中写了一群女子,这些女子中有几位是裹了脚的,如第70回,晴雯在与人在床上打闹时穿着“红睡鞋”,而睡鞋是裹脚女子专门在睡觉的时候穿的,如尤三姐在与贾珍贾琏喝酒时也是“一对金莲或翘或并”,而金莲多是小脚的代称。而尤二姐进贾府时也被鸳鸯揭了裙子看脚。可见贾府里的女孩有裹脚一说的。晴雯倒也罢了,尤氏两个继妹却是尤氏娘家人,而她们裹脚,证明她们是汉人,尤氏能做贾珍继室,可见贾家也是汉人,以此类推,贾府嫁出去的女儿能做林家的正室,林家也是汉人,作为林家的独生女,林黛玉当然也是汉人。更何况贾母还曾有意将林黛玉许给贾宝玉呢。
也许有人会问,如果林黛玉是汉人,四大家族是怎么成为满人的勋贵大臣呢?其实,这个也没有必要去考证,一是时代架空,《红楼梦》中的统治者未必是满族,二是即使是发生在清代,不是还有包衣奴才一说吗,如曹家不就是汉族,只因做过皇帝奶娘,就做了江宁织造,把持了当时的丝绸业吗?
所以,四大家族见括林黛玉家虽是汉人,但也是满人的包衣奴才,他们的祖先跟着朝廷打过天下,被恩准做了旗人,因而,贾家女儿元春还会进宫做妃,薛家女儿还会进宫选秀,王子腾做到一品大员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。林黛玉家虽是四代列侯,也曾风光一时,但也不耽误林黛玉是个汉人的写照。
林黛玉必须是旗人。她的血统有两种可能。一是满汉混血儿;二是汉人。
汉人和旗人互相不排斥,清朝初年有军功,或者有才能的汉人也被编入八旗,他们也是旗人。
《红楼梦》第一回,空空道人就说过这本书无朝代年纪可考。
石头笑答道:“我师何太痴耶!若云无朝代可考,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,又有何难?但我想,历来野史,皆蹈一辙,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,反倒新奇别致,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,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!”
《红楼梦》作者刻意模糊了朝代年纪。人物的服装、发型都没有明显的朝代痕迹。尤其是男子的发型,作者刻意没有写,只写了宝玉梳辫子,但是没有写宝玉剃里前面的头。
尽管书里没有描述故事发生的年代,但是我们一致认为故事发生在清朝。乾隆皇帝还说过这是明珠家事。
要分析林黛玉到底是旗人还是汉人,要分析一下她的父母是汉人还是旗人。
如果是明珠家事,那么贾家就是满人。
明珠姓叶赫那拉氏。是叶赫部的首领金台吉的孙子,金台吉被努尔哈赤所灭。相传他临死前诅咒:“吾子孙虽存一女子,亦必覆满洲!”慈禧太后和大清朝最后一位皇太后隆裕太后都是叶赫那拉氏。明珠是满洲正黄旗人。
书中写贾源和贾演对警幻仙姑说:“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,功名奕世,富贵传流,虽历百年,奈运终数尽,不可挽回者”。
这说明贾府宁荣二公是跟着太祖皇帝开天辟地打天下的开国功臣,建国后被封爵。到了贾赦这一代是第三代。因为明珠是满人,所以贾家也是满人。
林如海家是汉人。
林黛玉的父亲叫林如海,她家是苏州人,她的祖先是列候,传到林如海的父亲这一代是第四代,到林如海这一代是第五代。也就是说,林黛玉家是前朝的列候,即明朝的列候。清兵入关,林家的第三代人归顺了清朝,成为清朝的官员。
林家第三代爵位继承人与宁荣二公是一辈,他死后,皇帝开恩,让林如海的父亲再袭一代爵位。到林如海这一代就没有爵位,不过林如海争气,他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天子门生,获得探花的殊荣。
显然林家是汉族人,因为归顺了清朝所以被编为汉军八旗。因为林家也是旗人所以可以和满族旗人结婚,也可以进宫为妃,还可以和汉军旗的人通婚。
什么是八旗?
八旗,开始只包括满人,各旗也有少数蒙古人和汉人。随着皇太极的军事扩张,归附的蒙古人和汉人官兵日益增多,以至八旗无法容纳,于是皇太极在八旗满洲的基础上,于天聪九年(1635年)建立八旗蒙古(2万5千人),此后又于崇德七年(1642年)建立八旗汉军(3万3千人)。此后,各旗的武装力量不断扩大,人数不断增多。林家就是汉军旗的一员。
如果《红楼梦》是明珠家事,那么林黛玉就是满汉混血儿。
大家都以为满汉不通婚,实际上不是满汉不通婚,是满族旗人不能同没入旗的普通汉人结婚,满族旗人可以同汉军旗的人结婚。
清朝顺治皇帝就娶了汉军旗的少保都统佟图赖之女——佟佳氏。佟图赖本汉军旗,世祖命将佟佳氏改入满族。佟佳氏入宫便被册封为妃。佟佳氏生皇三子玄烨,即圣祖康熙帝。佟国维就是佟佳氏的哥哥。
顺治皇帝还封吏部侍郎石申的女儿——石氏为恪妃。石申也是汉军旗。
正因为林如海属于汉军旗,所以娶了第二任荣国公的女儿贾敏为妻。
林黛玉是贾敏和林如海的女儿,所以林黛玉是满汉混血儿。
如果《红楼梦》是曹寅的家事,那么林黛玉就是纯粹的汉人,
现代学者认为,《红楼梦》是曹寅的家事。曹寅是汉人,那么贾家也是汉人,贾敏同样是汉人,林如海也是汉人。因此林黛玉就是纯粹的汉人。
无论林黛玉是满汉混血儿,还是纯粹的汉人,林黛玉与贾府的女孩子一样都是汉军旗的女子,都属于旗人。
我是润杨,欢迎关注:润杨的红楼笔记!
林黛玉是旗人,也是汉人。怎么说呢?因为曹家和李煦李家,先祖都是在努尔哈赤时期即归付后金的,成了正白旗包衣,也就是奴才。他们虽然原是汉人,但已加入旗籍,等同于滿人。与清廷入关后将明朝降兵编为汉八旗不同,汉八旗的人仍是汉人,称汉军,而曹家李家身份已是满八旗的旗人。
书中林黛玉的原型,有两种说法。一说是曹雪芹祖母李氏的娘家姪孙女,即李煦家的人,那她就是汉人变成的滿人的后代。另一说是曹雪芹姑母的女儿,而曹雪芹姑母是康熙朝平郡王纳尔苏的大福晋,纳尔苏是努尔哈赤二子大贝勒代善的后代。书中二代荣国公即名贾代善。那么林黛玉原型就是正牌的滿人了。
这里顺便说一下,清朝制度,滿汉是不能通婚的。但是曹雪芹姑母和祖姑母都是由康熙指婚嫁给滿人的。另一个例子,号称佟半朝的佟家,是比曹家更早归附后金的。其二代佟图赖(秃赖)女儿佟佳氏嫁与顺治帝,生子玄烨,就是后来的康熙帝。而曹雪芹曾祖母孙氏就是玄烨幼年的保姆之一,可见曹家在康熙朝的地位非同一般。没有这些关系和经历,是写不出《红楼梦》的。
《红楼梦》是没有时代与朝代的。不仅没有,而且作者还在有意的泯灭时代性、地域性,故意安排一些时空错乱的场景。把南方的物候(比如梅花冬季开放),与北方的习俗(比如动不动就上炕坐)放到一起来写,故意营造出非现实的地域性,来避免文字狱的“影射”指控。
如果非要把这个故事放在清朝的历史背景之下,非要讨论黛玉是汉人还是旗人,这又是一个不严谨的说法。因为汉人,也有汉军旗,要按照满人的规矩来。严格地说,应该是“黛玉是满人,是汉军旗,还是汉族平民?”
比较可靠的依据就是裹脚与天足。
自从宋朝以后,汉族女子裹脚之风盛行。到明朝晚期,基本上大家闺秀、小家碧玉都裹脚,只有粗使的丫鬟、要下地耕种的农妇,才不裹脚。清朝入关以后,一度对满汉旗人女子的裹脚作出严格规定禁止,康熙还下过专旨。也就是说,在这一时期,汉族女子裹脚,满族女子(也包括汉军旗)天足,是明显的区别。
但是,随着时间推移,这项禁令逐渐松弛。《儿女英雄传》里就写到:“我们虽说是汉军旗人,那驻防的屯居的多有汉装,就连我们现在的本家亲戚里头,也有好几个裹脚的呢。”
在《红楼梦》写作时期,或者《红楼梦》作者的少年时代,旗人女子不许缠足的规定还是比较严格的。我们可以用它作为标准,来判断一下。
《红楼梦》中直接写小脚的不多,只有尤三姐“一双金莲或翘或并”一句,证明尤三姐是汉族女子。再有写晴雯的“红睡鞋”,穿睡鞋当然是缠足,但是历来研究者对这一句并不认可,觉得可能是后人擅加。
黛玉呢,绝对没写过“金莲”。但是芦雪庵联诗,全书唯一一次写黛玉有服饰,穿的是“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”。穿靴子,只能是天足。缠过的小脚,像“细脚伶仃的圆规”,穿靴会掉的。
以黛玉文采风流,似乎不会是开化未久的满族女子(没有歧视。进关之初,满族学习汉文化还不深,的确是开化未久)。但既然是大脚天足,她应该是汉军旗人。
关于林黛玉的血统或民族归属,这个问题很难有一个确定的答案。只能根据文本内容,大致推测出来。因为《红楼梦》故意混淆了故事所涉及的年代(时间)和地域。甚至于你都不能把故事定位成清朝的事。而旗人和汉人混居是满清入关以后的事。满族人分八旗,故称旗人,汉族人称汉人。根据文本信息,大致可以推测林黛玉是汉人。
第二回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写到,这林如海姓林名海,表字如海,乃是前科的探花,今已升兰台寺大夫,本贯姑苏人氏,今钦点为巡盐御史,到任未久。原来这林如海之祖也曾袭过列侯的,今到如海,业经五世。起初只袭三世,因当今隆恩盛德,额外加恩,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,到了如海便从科第出身。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,乳名黛玉……
冷子兴谈到荣国府,贾雨村道:“若论起来,寒族人丁却自不少,东汉贾复以来,支派繁盛,各省皆有,谁能逐细考查?若论荣国一支,却是同谱。但他那等荣耀,我们不便去认他,故越发生疏了。”
从这两段话可以看出:
1、林名海本贯姑苏人氏。清朝以前,姑苏地区几乎没有旗人。
2、林如海之祖也曾袭过列侯的,今到如海,业经五世。典型的分封列侯是汉朝。“因当今隆恩盛德,额外加恩”,这“当今”是谁,就没法搞清楚了。作者在故意不让你清楚。例如,满清入关实行了剃头令,宣称留头不留发,留发不留头。书中还真有一个情节,第二十一回,贾宝玉求史湘云给他梳头:“原来宝玉在家并不戴冠,只将四围短发编成小辫,往顶心发上归了总,编一根大辫,红绦结住。自发顶至辫梢,一路四颗珍珠,下面又有金坠脚儿。”诸位请看,这是满清的辫子吗? 3、按照自传说推测,假如贾宝玉就是曹雪芹,那么曹家祖上也是汉人。是,曹家后来入了旗,贾家实际上还是汉人,说是旗人也是假旗人。
结论,林如海是汉人之后,贾敏是汉人之后,林黛玉不是满族人(旗人),也不是混血儿,而是汉人。
《红楼梦》是一部小说,作者开头就借石头之口交代此书"不过取其事体情理罢了,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″,可见,此书发生在一个架空的年代,里面也确实出现了几个历史上根本不存在情节,如皇妃省亲盖省亲园子,如加封元春"贤德妃”,是一个妃子用两个妃子的尊位,因而林黛玉到底是汉人还是旗人根本没有必要考究,但既然有人要考据一下,我就牵强附会地说说自己的看法:林黛玉是汉人。
证据:满汉不逼婚,而《红楼梦》中写了一群女子,这些女子中有几位是裹了脚的,如第70回,晴雯在与人在床上打闹时穿着“红睡鞋”,而睡鞋是裹脚女子专门在睡觉的时候穿的,如尤三姐在与贾珍贾琏喝酒时也是“一对金莲或翘或并”,而金莲多是小脚的代称。而尤二姐进贾府时也被鸳鸯揭了裙子看脚。可见贾府里的女孩有裹脚一说的。晴雯倒也罢了,尤氏两个继妹却是尤氏娘家人,而她们裹脚,证明她们是汉人,尤氏能做贾珍继室,可见贾家也是汉人,以此类推,贾府嫁出去的女儿能做林家的正室,林家也是汉人,作为林家的独生女,林黛玉当然也是汉人。更何况贾母还曾有意将林黛玉许给贾宝玉呢。
也许有人会问,如果林黛玉是汉人,四大家族是怎么成为满人的勋贵大臣呢?其实,这个也没有必要去考证,一是时代架空,《红楼梦》中的统治者未必是满族,二是即使是发生在清代,不是还有包衣奴才一说吗,如曹家不就是汉族,只因做过皇帝奶娘,就做了江宁织造,把持了当时的丝绸业吗?
所以,四大家族林黛玉家虽是汉人,但也是满人的包衣奴才,他们的祖先跟着朝廷打过天下,被恩准做了旗人,因而,贾家女儿元春还会进宫做妃,薛家女儿还会进宫选秀,王子腾做到一品大员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。林黛玉家虽是四代列侯,也曾风光一时,但也不耽误林黛玉是个汉人的写照。
当然是汉人,这还用问。
林黛玉的家乡是扬州,林如海,从他父亲开始往前算,有祖辈好几代世袭爵位,具体多少代没有明确交代,但至少有四五代。
就是说,当林如海的父辈和祖辈过着贵族生活的一生时,满清还不知道在哪里呢,只有女真人部落游牧在遥远的辽东平原上。
《红楼梦》中从来没有标明哪个是汉人哪个是满人,但是能明显看出来尤三姐尤二姐是汉人,因为尤三姐在玩弄贾珍贾琏时一双小脚“时并时合”。晴雯是汉人,因为贾宝玉的《芙蓉诔》中说她在捉迷藏时“莲瓣无声”。
而大观园里的姐妹们在大观园里走过来走过去,跑到贾母房中吃饭,三寸金莲是做不到的。就像王熙凤“踩在门槛上”数落那些老婆子们,小脚不可以。
林黛玉应该是没有裹脚的满族姑娘,不然她到宝钗家里玩、到贾母那里吃饭、到怡红院找宝玉,在大观园里满世界转悠,一双小脚受不了的。
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应该属于“汉军旗”,就是汉人入旗了。但是林黛玉的父亲虽然没有明说,因为是科考入仕,应该是汉人。那时满清皇帝觉得满人生下来就有“钱粮”,而且当官的路子很多,所以就不允许满人参加科考,把科考这个通向仕途的机会给了汉人。
林黛玉应该是满汉结合的血统。